Xbox Series S 评测:小巧机身蕴藏的次世代力量
前言:次世代门槛的重新定义
当第九世代游戏主机战争的号角吹响,微软和索尼都祭出了各自的旗舰产品——Xbox Series X 与 PlayStation 5。它们以强大的性能、惊人的图形处理能力和超高速的固态硬盘,共同描绘了未来游戏体验的蓝图。然而,高昂的价格也让一部分玩家望而却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一款“姊妹”机型——Xbox Series S (下文简称 XSS)。它以一个前所未有的亲民价格,承诺带来次世代的核心体验。XSS 的出现,不仅仅是微软产品线的一次补充,更是对“次世代游戏”入门门槛的一次大胆重新定义。它舍弃了部分旗舰机型的顶级规格,专注于核心体验的提升,并巧妙地利用其小巧的体积和数字化的特性,试图开辟一片新的蓝海。那么,这款号称“史上最小 Xbox”的主机,是否真的能在其紧凑的白色外壳下,蕴藏着足以驱动未来的次世代力量?它又做出了哪些妥协,这些妥协是否值得?本文将对 Xbox Series S 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评测,探究其设计的精妙、性能的边界、价值的所在以及它所面向的真正用户。
一、 设计与美学:小巧、简约与现代家居的融合
开箱 Xbox Series S 的那一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它的尺寸仅为 27.5cm x 15.1cm x 6.5cm,重量不足 2 公斤。与它的“大哥”Xbox Series X 那如同小型 PC 主机的庞大身躯,或是 PS5 充满未来感但同样巨大的体型相比,XSS 显得格外玲珑。这种小巧赋予了它极大的灵活性,无论是在拥挤的桌面、狭小的电视柜,还是作为旅行伴侣,XSS 都能轻松找到自己的位置。
设计语言上,XSS 延续了微软近年来推崇的简约、现代风格。纯白的机身主体(官方称为“机械白”)搭配正面的巨大圆形黑色散热格栅,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既醒目又不失和谐。这个黑色圆圈不仅是散热的关键,也成为了 XSS 最具辨识度的设计元素,被玩家戏称为“大喇叭”或“黑胶唱片”。机身侧面和顶部布满了细密的散热孔,保证了在高负载运行时内部热量的有效排出。尽管体积小巧,但其散热设计并未妥协,实际使用中,即使长时间运行大型游戏,机身也只是温热,噪音控制也相当出色,远胜于上一代的 Xbox One S。
接口方面,XSS 背面提供了电源接口、一个 HDMI 2.1 输出端口、两个 USB 3.1 Gen 1 Type-A 接口、一个千兆以太网接口以及一个存储扩展卡插槽。正面则有一个 USB 3.1 Gen 1 Type-A 接口和配对按钮。需要注意的是,XSS 是一款纯数字版主机,它没有光驱。这意味着所有游戏、应用和媒体内容都需要通过网络下载或从外部存储设备加载。这既是其能够做到如此小巧和低价的关键原因之一,也是潜在买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整体而言,XSS 的设计是成功的。它不仅在物理尺寸上做到了极致压缩,更在美学上展现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简洁之美,能够很好地融入各种家居环境。对于注重空间利用和外观协调性的用户来说,XSS 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 硬件规格:有所取舍,聚焦核心体验
要理解 XSS 的定位,就必须深入了解其硬件规格,特别是与旗舰机型 Xbox Series X 的对比。微软在宣传中强调,XSS 旨在以 1440p 分辨率为目标提供次世代游戏体验,而 Series X 则瞄准原生 4K。这种定位差异直接体现在核心硬件的配置上:
- CPU (中央处理器): XSS 与 Series X 使用了相同的定制 AMD Zen 2 架构 8 核 CPU,只是运行频率略低(XSS 为 3.6GHz,关闭 SMT 时;Series X 为 3.8GHz)。这意味着在 CPU 密集型任务,如复杂的物理计算、AI 逻辑、大量 NPC 管理等方面,XSS 的基础能力与 Series X 非常接近,保证了游戏逻辑和运行框架的次世代水准。
- GPU (图形处理器): 这是两者差异最大的地方。XSS 配备了基于 AMD RDNA 2 架构的定制 GPU,拥有 20 个计算单元 (CU),运行频率为 1.565GHz,提供 4 TFLOPS 的理论图形性能。相比之下,Series X 拥有 52 个 CU,频率 1.825GHz,性能高达 12.15 TFLOPS。这个差距是显著的,直接决定了两者在目标分辨率和图形特效上的能力差异。尽管性能数值较低,但 XSS 的 RDNA 2 架构仍然支持诸多“次世代”图形特性,如硬件加速光线追踪 (Ray Tracing)、可变速率着色 (Variable Rate Shading, VRS)、网格着色器 (Mesh Shaders) 和 采样器反馈 (Sampler Feedback)。这些技术是提升画面真实感和运行效率的关键。
- 内存 (RAM): XSS 配备了 10GB GDDR6 内存。其中 8GB 具有 224 GB/s 的带宽,供 GPU 使用;另外 2GB 具有 56 GB/s 的带宽,供操作系统和后台任务使用。Series X 则拥有 16GB GDDR6 内存,其中 10GB 拥有 560 GB/s 的高速带宽,6GB 拥有 336 GB/s 的标准带宽。内存容量和带宽的差异,限制了 XSS 处理高分辨率纹理和复杂场景的能力。
- 存储 (SSD): 两者都采用了革命性的定制 NVMe SSD,这是次世代体验的核心之一。XSS 配备了 512GB 的 NVMe SSD,标称读写速度极高。Series X 则为 1TB。虽然容量减半,但 XSS 依然能提供闪电般的加载速度和支持快速恢复 (Quick Resume) 功能,这是相较于上世代机械硬盘主机最直观的体验飞跃。不过,实际可用空间在扣除系统占用后大约只有 364GB,这对于动辄数十甚至上百 GB 的现代游戏来说,确实是一个痛点。
- Xbox Velocity Architecture: 这是微软为新一代主机设计的系统架构,旨在最大化 SSD 的效能。它包括定制 NVMe SSD、硬件解压缩模块、DirectStorage API 和采样器反馈流式传输 (SFS) 等技术。XSS 同样完整支持该架构,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和流畅,是实现快速加载和 Quick Resume 的基石。
总结硬件规格,XSS 在 CPU 和核心架构上保持了次世代水准,但在 GPU 性能、内存容量/带宽和 SSD 容量上做出了明显的妥协。这种妥协是服务于其 1440p 目标分辨率和更低价格定位的策略性选择。关键在于,这些妥协是否严重影响了实际的游戏体验?
三、 性能表现:1440p 下的次世代之光
评判一款游戏主机的核心标准,终究是其实际运行游戏的表现。XSS 的目标是 1440p 分辨率和 60fps 帧率,并有能力冲击 120fps。实际体验如何?
- 加载速度: 这是 XSS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提升之一。得益于 NVMe SSD 和 Velocity Architecture,游戏的启动和关卡加载时间相比 Xbox One S/X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需要一分多钟甚至更长的加载过程,现在往往缩短到十几秒甚至几秒。例如,《极限竞速:地平线 5》从启动到进入可玩地图的速度极快,《刺客信条:英灵殿》在地图间快速传送几乎是瞬间完成。这种“无缝”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沉浸感和流畅度。
- 图形与分辨率: XSS 的目标分辨率是 1440p (2560×1440),这是一个介于 1080p 和 4K 之间的分辨率。在支持 1440p 的显示器上,XSS 能够提供比 1080p 更清晰锐利的画面。对于大部分优化良好的游戏,如《微软飞行模拟》、《战争机器 5》、《毁灭战士:永恒》等,XSS 都能在 1440p 或动态 1440p 下提供稳定流畅的体验,画面细节和光影效果相较于上世代主机有明显进步。
- 光线追踪: XSS 支持硬件光线追踪,虽然受限于 GPU 性能,其应用范围和效果强度通常会低于 Series X。但在一些游戏中,如《看门狗:军团》、《地铁:离去 增强版》中,开启光追后,能够看到更真实的光照反射和阴影效果,提升了画面的拟真度。开发者需要在性能和效果之间做出权衡,有时会选择性地应用光追,或者降低分辨率/帧率来启用它。
- 1080p 和 4K 显示器下的表现: 如果连接 1080p 显示器,XSS 可以利用超采样 (Supersampling) 技术,将以更高分辨率渲染的画面(如 1440p)缩放至 1080p 输出,从而获得比原生 1080p 更平滑、抗锯齿效果更好的图像。如果连接 4K 电视,XSS 可以将 1440p 或更低分辨率的画面进行硬件升采样 (Upscaling) 输出至 4K。虽然不是原生 4K,但其升采样算法效果不错,画面观感通常优于直接输出 1080p。不过,与 Series X 的原生 4K 相比,清晰度和细节仍有差距。
- 帧率与流畅度: 60fps 是 XSS 的一个重要目标。许多跨世代游戏和针对 XSS 优化的新作,都提供了稳定的 60fps 模式,如《光环:无限》多人模式、《使命召唤》系列、《奥日与鬼火意志》等。高帧率带来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提升是显而易শনের。此外,XSS 也支持 120fps 输出。在一些优化到位、画面相对简洁或竞技性较强的游戏中,如《战争机器 5》多人模式、《彩虹六号:围攻》、《堡垒之夜》等,玩家可以体验到极致丝滑的 120Hz 刷新率,前提是需要搭配支持 HDMI 2.1 和 120Hz 的显示设备。
- 快速恢复 (Quick Resume): 这是基于 SSD 和 Velocity Architecture 实现的另一项革命性功能。它允许玩家在多个游戏之间快速切换,几乎可以瞬间从上次离开的地方继续游戏,无需重新加载。XSS 可以同时挂起多个游戏(具体数量取决于游戏大小),这对于喜欢同时玩几款游戏的玩家来说极为方便。
需要正视的妥协:
尽管 XSS 在其目标范围内表现出色,但与 Series X 的性能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些要求极高或优化欠佳的游戏中,XSS 可能无法稳定达到 1440p/60fps,开发者可能会选择降低分辨率(有时低至 1080p 甚至更低)、牺牲部分画面特效(如纹理质量、阴影细节、光追效果)或提供 30fps 的模式。此外,由于内存较小,某些场景下的纹理清晰度可能不如 Series X。这种差异在大型 4K 电视上会更加明显。
四、 存储挑战与数字生态
XSS 最大的“阿喀琉斯之踵”无疑是其仅有约 364GB 的可用存储空间。现代 3A 大作体积日益膨胀,《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III》完整安装可能超过 200GB,《光环:无限》加上战役也轻松过百 GB。这意味着 XSS 的内置硬盘可能只能同时容纳 3-5 款大型游戏,以及一些小型独立游戏。
解决方案与成本:
- 管理游戏库: 玩家需要更频繁地卸载不常玩的游戏,为新游戏腾出空间。对于网络速度快的用户,重新下载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于网络条件不佳的地区,这会很麻烦。
- 官方存储扩展卡: 微软与希捷(以及后来的西部数据)合作推出了专用的 NVMe 扩展卡,可以直接插入主机背后的插槽,提供与内置 SSD 完全相同的性能和功能(包括运行优化版游戏和 Quick Resume)。但其价格相对较高,1TB 的扩展卡有时甚至接近 XSS 主机本身的价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 XSS 的性价比优势。
- 外置 USB 3.0/3.1 硬盘 (HDD/SSD): 玩家可以使用普通的 USB 外置硬盘来存储 Xbox One、Xbox 360 和初代 Xbox 的向下兼容游戏,并可以直接运行它们。对于“优化版 for Xbox Series X|S”的游戏,外置 USB 硬盘只能作为“冷存储”——将游戏文件存档在上面,玩的时候需要将其转移回内置 SSD 或官方扩展卡才能运行。虽然不能直接运行次世代优化游戏,但可以作为管理大型游戏库、避免频繁下载的一种折中方案,成本也相对较低。
纯数字版的影响:
XSS 的无光驱设计意味着玩家完全依赖 Xbox 数字商店购买游戏,或是通过 Xbox Game Pass 服务获取游戏。这带来了便利性(无需换盘、游戏库与账户绑定),但也失去了购买实体二手游戏、与朋友交换光盘的可能性,并且无法播放 4K UHD 蓝光影碟。对于已经拥有大量实体盘收藏或喜欢物理介质的玩家,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五、 Xbox Game Pass:XSS 的灵魂伴侣
谈论 XSS 的价值,绝对绕不开 Xbox Game Pass (XGP)。这项订阅服务被誉为“游戏界的 Netflix”,提供了包含数百款游戏的庞大库,涵盖了微软第一方工作室所有新作(首发即加入)、众多第三方大作和独立精品。
对于 XSS 而言,XGP 具有非凡的意义:
- 极大地放大了性价比: 以相对低廉的月费或年费,玩家可以立刻接触到海量的游戏,无需额外购买。这使得 XSS + XGP 成为进入次世代游戏成本最低、内容获取最丰富的组合之一。
- 缓解了存储焦虑: 玩家可以随时从 XGP 库中下载想玩的游戏,通关或玩腻后卸载,再尝试其他游戏。这种“试玩”和“轮换”的模式,让有限的存储空间得以更高效地利用。
- 完美契合数字生态: 作为纯数字主机,XSS 用户天然就需要从线上获取游戏,XGP 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方式。
可以说,Xbox Game Pass 不仅仅是 XSS 的一个加分项,它几乎是这台主机价值主张的核心组成部分。没有 XGP 的 XSS,其吸引力会大打折扣。
六、 软件与生态系统
XSS 运行着与 Series X 完全相同的 Xbox 操作系统。该系统界面简洁、响应迅速,支持群组、社区、成就、截图录屏分享等功能。启动速度快,应用切换流畅。
向下兼容性是 Xbox 生态的一大优势。XSS 可以运行绝大多数 Xbox One 游戏、部分精选的 Xbox 360 和初代 Xbox 游戏。许多兼容游戏还能受益于 XSS 的硬件特性,获得自动 HDR、更快的加载速度、更稳定的帧率等体验提升。
七、 谁是 Xbox Series S 的理想用户?
经过全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 XSS 的目标用户画像:
- 预算有限的玩家: XSS 是目前价格最低的次世代主机,对于想体验次世代游戏但预算不充裕的玩家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入门选择。
- Xbox Game Pass 的重度用户: 如果你打算长期订阅 XGP,并主要通过它来玩游戏,XSS + XGP 的组合性价比极高。
- 拥有 1080p 或 1440p 显示器的玩家: XSS 的性能目标与这些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完美匹配,能够提供出色的视觉体验。即使连接 4K 电视,其升采样效果也能满足大部分非“像素眼”玩家的需求。
- 休闲玩家或将其作为第二台主机的玩家: 对于游戏时间不固定、不追求极致画质的休闲玩家,或是已经拥有 PS5 或高性能 PC,想用 XSS 作为补充(例如专门玩 XGP 游戏或独占)的玩家,其小巧、安静、便宜的特点非常合适。
- 注重便携性和空间占用的用户: 小巧的体积使其易于摆放和携带。
- 纯数字游戏玩家: 对实体光盘没有需求,习惯于数字购买和订阅服务的玩家。
相对地,XSS 可能不适合以下用户:
- 追求极致画质和性能的玩家: 如果你拥有高端 4K 电视,并希望以最高分辨率、最佳特效和最稳定帧率运行所有游戏,那么性能更强的 Xbox Series X 或 PS5 是更好的选择。
- 拥有大量实体游戏光盘收藏的玩家: XSS 没有光驱,无法使用实体盘。
- 重度依赖大容量存储的玩家: 如果你想同时安装大量大型游戏且不愿频繁管理存储,XSS 的基础容量会让你头疼,购买扩展卡的成本需要纳入考量。
- 需要 4K UHD 蓝光播放功能的玩家: XSS 无法播放物理影碟。
八、 结论:小身材,大智慧,次世代的普及先锋
Xbox Series S 是一台充满智慧和妥协的次世代游戏主机。它并非追求绝对性能的“怪兽”,而是微软精准定位市场、意图普及次世代体验的战略性产品。它以小巧简约的设计、令人惊喜的加载速度、流畅的 1080p/1440p 游戏表现、强大的向下兼容性以及与 Xbox Game Pass 的天作之合,成功地在亲民的价格区间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次世代核心体验。
诚然,它在 GPU 性能、内存、存储容量和原生 4K 输出能力上相较于旗舰机型做出了让步,纯数字化的设计也限制了部分用户群体。存储空间不足是其最明显的短板,需要玩家进行管理或额外投入成本扩展。
然而,瑕不掩瑜。对于预算有限、显示设备并非顶级 4K、拥抱数字订阅服务(尤其是 XGP)、或者寻求一台灵活便携的辅助游戏机的玩家来说,Xbox Series S 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价值主张。它证明了次世代的魅力并非遥不可及,小巧的机身之下,确实蕴藏着一股足以推动游戏体验向前迈进的、不容小觑的次世代力量。它不仅是“史上最小的 Xbox”,更是通往未来游戏世界的一扇轻巧而坚实的“任意门”。在次世代的普及道路上,Xbox Series S 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先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