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Ally X 评测:上手体验与游戏表现 – wiki基地


ROG Ally X 深度评测:脱胎换骨的掌机体验,游戏性能再攀新高?

前言:掌机浪潮中的新标杆?

自从 Valve 推出 Steam Deck 以来,高性能 Windows 掌上电脑的市场便被彻底点燃。华硕 ROG 玩家国度凭借其在PC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跟进推出了 ROG Ally,凭借更强的性能、出色的屏幕和 Windows 系统的开放性,赢得了众多玩家的青睐。然而,第一代 ROG Ally 在续航、内存容量、存储扩展便利性以及一些细节设计上,也收到了一些用户反馈。

时隔一年,华硕带来了 ROG Ally 的迭代产品——ROG Ally X。与其说是 Ally 2,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款“增强版”或“改良版”,它保留了前代优秀的基因,但在玩家最关心的几个痛点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升级。更大的电池、翻倍的内存、更通用的硬盘接口、以及一系列细微的优化,都指向一个目标:提供更全面、更持久、更无忧的掌机游戏体验。

那么,ROG Ally X 的这些升级是否真正带来了“脱胎换骨”的体验?它的游戏性能表现如何?上手感受有何变化?在这篇深度评测中,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剖析 ROG Ally X 的表现。

一、 初见:熟悉的轮廓,低调的蜕变

拿到 ROG Ally X 的第一印象是:它变得更酷了。抛弃了前代的白色设计,Ally X 采用了沉稳的全黑色外观。虽然机身线条和按键布局与前代Ally大致相同,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许多改进之处。

1. 外观与材质:黑武士登场

黑色哑光机身不仅带来了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显得更加耐脏和专业。ROG 经典的斜切纹理依然存在,但处理得更加细腻。机身材质依然是高品质的塑料,手感扎实,没有廉价感。整机重量略有增加,从前代的约608克提升到了约678克。这增加的70克主要来自于那块容量翻倍的电池,是否值得?稍后的续航测试会给出答案。

2. 人体工程学与握持感:细节决定舒适度

握持区域经过了微调,官方表示手柄部分做得更深,与前代相比,握持感确实略有提升,手掌与机身的贴合度更好,长时间握持的疲劳感有所减轻。背部ROG标志性的装饰条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简洁的设计。

按键布局沿用了前代的设计,包括双摇杆、十字键、ABXY按键、肩键、扳机键以及Command Center和Armoury Crate SE快捷键。然而,重要的升级体现在了几个关键的输入设备上:

  • 十字键 (D-pad): 这是前代 Ally 受诟病较多的地方。Ally X 的十字键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手感更加清晰、段落感更强。无论是进行格斗游戏的搓招,还是进行平台跳跃游戏的精确控制,Ally X 的新十字键都能提供更可靠的反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改进。
  • 摇杆: 摇杆依然是带霍尔效应的摇杆,理论上更耐用,不易产生漂移。摇杆帽上的纹理有所优化,摩擦力适中,操控顺滑。
  • 肩键与扳机键: 肩键清脆,扳机键带有线性反馈,行程适中,无论是赛车游戏还是射击游戏都能提供不错的操控体验。
  • 背部按键 (M1/M2): 背部按键的位置有所调整,形状也变得更小、更不易误触,但依然方便通过 Armoury Crate SE 进行功能映射。
  • 接口布局: 顶部的接口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的 ROG XG Mobile 接口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两个 USB-C 接口。其中一个支持 USB4 标准(带宽高达40Gbps,兼容 Thunderbolt 4),另一个是 USB 3.2 Gen 2。这意味着用户现在可以通过标准的 USB4 接口连接外置显卡坞(如雷电4显卡坞)或高速扩展坞,极大地提高了兼容性和扩展性。SD卡槽依然存在,位置有所调整,据说可靠性也得到了提升,但实际长期使用还需要时间检验。

整体而言,ROG Ally X 在外观上是低调的升级,但在握持感和按键手感上,特别是十字键的改进,带来了更舒适、更精确的操控体验。

二、 屏幕:熟悉的优秀画质

ROG Ally X 沿用了前代备受好评的屏幕。这块7英寸的 IPS 触控屏拥有 1920×1080 的分辨率、120Hz 的刷新率以及支持 AMD FreeSync Premium 技术。

1. 显示效果:清晰、流畅、色彩鲜艳

1080P 的分辨率在7英寸屏幕上提供了非常细腻的画面表现,文字清晰锐利,游戏画面细节丰富。120Hz 的高刷新率让游戏画面更加流畅,尤其是在玩一些快节奏的游戏时,拖影现象大幅减少,观感非常舒适。配合 FreeSync Premium 技术,能够有效消除画面撕裂和卡顿,进一步提升了游戏的流畅度。

屏幕的色彩表现也很出色,覆盖了100% sRGB 色域,色彩鲜艳准确,观看电影或浏览图片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最高亮度可达500尼特,虽然在阳光直射下依然会有些吃力,但在大多数室内或非强光环境下都能清晰显示。

2. 触控体验:Windows 系统的必要辅助

作为一款运行 Windows 系统的掌机,触控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屏幕支持多点触控,响应灵敏准确。在桌面模式下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或者在游戏中进行菜单选择等,触控都能提供便利。当然,Windows 系统本身并非完全针对触控优化,但在 Ally X 上配合摇杆模拟鼠标、虚拟键盘以及 Command Center 的辅助,日常使用问题不大。

总的来说,Ally X 的屏幕没有升级,但它本身就是目前掌机市场上最优秀的屏幕之一。高分辨率、高刷新率、FreeSync 和良好的色彩表现,为游戏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核心硬件:性能基石与关键升级

ROG Ally X 的核心性能依然强大,但关键的内部升级显著提升了它的潜力。

1. 处理器:熟悉的强劲心脏 – AMD Z1 Extreme

ROG Ally X 继续搭载了 AMD Ryzen Z1 Extreme 处理器。这颗处理器基于 Zen 4 CPU 架构和 RDNA 3 GPU 架构,拥有8核心16线程的 CPU 和12个计算单元的 RDNA 3 GPU。它在前代 Ally 上已经证明了自己作为掌机芯片的强大实力,能够运行绝大多数 AAA 级游戏,并在较低设置下提供可玩的帧率。

由于处理器没有变化,在同等 TDP(热设计功耗)设置下,Ally X 的理论纯计算和图形性能与前代 Ally 是相同的。性能模式(15W)和 Turbo 模式(25W,插电可达30W)依然是主要的性能档位。

2. 内存:翻倍的容量 – 24GB LPDDR5X

这是 ROG Ally X 最重要的升级之一。内存容量从前代的16GB LPDDR5 提升到了 24GB LPDDR5X。内存频率也有所提升,达到 7500MHz。

内存容量的增加对于基于 Windows 的掌机至关重要。首先,Windows 操作系统本身就会占用一部分内存。其次,集成的 RDNA 3 核显需要共享系统内存作为显存(VRAM)。前代 Ally 的16GB 内存,在分配了4GB或8GB作为显存后,留给系统和游戏的内存就不多了,在一些内存要求较高的 AAA 游戏中可能会捉襟见肘,甚至导致爆内存。

升级到 24GB 后,系统现在可以更从容地分配显存(比如分配8GB),同时留给操作系统和游戏更多的可用内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游戏帧率的稳定性,减少卡顿,还能让用户在后台运行更多程序,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切换应用时更加流畅。对于模拟器玩家来说,更大的内存也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运行一些对内存要求较高的模拟器和游戏。

3. 存储:更通用、更易扩展 – M.2 2280 插槽

前代 Ally 采用了 M.2 2230 规格的 SSD,这种规格的 SSD 选择较少,价格相对较高。ROG Ally X 则改用了更通用、更主流的 M.2 2280 插槽。

这意味着用户现在可以轻松购买到市面上大多数高性能、大容量的 NVMe SSD 来升级 Ally X 的存储空间,选择更多,价格也更实惠。虽然 Ally X 出厂标配了 1TB 的 SSD,但这对于很多玩家来说可能依然不够用,方便快捷的存储升级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可用性。这是一个非常贴心的改进,解决了许多用户的痛点。

4. 电池:巨幅提升 – 80Wh 容量

如果说内存和存储是重要升级,那么电池容量的翻倍(从前代的 40Wh 提升到 80Wh)则是 ROG Ally X 最具吸引力的亮点。前代 Ally 的续航表现是其最大的短板之一,玩大型 AAA 游戏时可能只能坚持1小时出头。

80Wh 的电池理论上可以将续航时间翻倍。这对于一款便携式游戏设备来说,是革命性的提升。虽然实际续航时间会因游戏类型、TDP 设置和屏幕亮度而异,但更大的电池意味着在不插电的情况下,你可以玩更长时间的 AAA 游戏,或者以更低的 TDP 运行游戏以获得更长的续航,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5. 散热系统:优化设计

ROG Ally X 的散热系统也经过了优化。虽然风扇数量依然是两个,但官方表示采用了更小的风扇叶片和重新设计的风道,旨在提高散热效率,同时降低噪音。在实际体验中,新的风扇确实在提供足够散热性能的同时,噪音控制相对前代有所进步,但高负载下的风扇声音依然不容忽视,这是高性能掌机难以避免的问题。

四、 软件与用户体验:Armoury Crate SE 的进化

ROG Ally X 依然运行 Windows 11 家庭版操作系统。Windows 提供了极致的兼容性,你可以安装 Steam、Epic Games Store、Xbox Game Pass、Origin、Ubisoft Connect 等各种平台的游戏,甚至运行各种应用和模拟器。

然而,Windows 作为桌面操作系统,其用户界面和操作逻辑并非为掌机设计。华硕通过其定制的 Armoury Crate SE 软件来弥补这一点。Armoury Crate SE 是掌机的控制中心,负责游戏库管理、性能模式切换、按键映射、屏幕设置、灯光控制等功能。

在 ROG Ally X 上,Armoury Crate SE 也有所改进。界面更加流畅,功能布局更合理。Command Center(通过左侧快捷键呼出)提供了快速访问性能模式、分辨率、刷新率、显卡显存分配、虚拟键盘、任务管理器等常用设置的入口,极大地提升了操作效率。

新版的 Armoury Crate SE 可能还会包含一些针对 Ally X 新硬件的优化选项。虽然 Windows 本身依然存在一些不够便捷的地方(例如需要手动安装驱动、偶尔弹出的桌面通知等),但 Armoury Crate SE 已经做得足够好,能够让用户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游戏体验中,而无需频繁回到 Windows 桌面。

五、 游戏表现:性能依旧强劲,续航是亮点

核心性能(Z1 Extreme)不变,但更大的内存和更久的续航让 ROG Ally X 的游戏体验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将从不同类型的游戏来考察它的表现。

1. AAA 大作:在掌上征服现代巨制

ROG Ally X 搭载的 Z1 Extreme 依然是目前掌机芯片中的佼佼者,能够运行大多数最新的 AAA 游戏。然而,考虑到掌机的 TDP 限制,想要流畅运行这些游戏,通常需要牺牲一些画质。

  • 赛博朋克 2077 / 星空 / 艾尔登法环: 这类对硬件要求极高的游戏,在 ROG Ally X 上通常需要在 1080P 分辨率下选择较低的画质预设,或者将分辨率降低到 720P/900P 并开启 FSR 技术来提升帧率。在 25W Turbo 模式下,这些游戏通常可以达到 30-50 FPS 的可玩帧率。虽然画质无法与高端桌面PC媲美,但在掌上体验这些史诗级作品,其本身的意义和便利性是无可替代的。24GB 内存的优势在这里可能会体现出来,特别是在一些对显存要求高的场景下,分配更多的 VRAM 可以减少因显存不足导致的卡顿。
  • 地平线:西之绝境 / 蜘蛛侠:重制版: 这些优化较好的移植游戏,在 25W Turbo 模式下通常能在 1080P 中等画质下达到 60 FPS 甚至更高的帧率,提供非常流畅的游戏体验。

续航是关键: 玩这些 AAA 大作时,前代 Ally 可能一小时就电量告急。ROG Ally X 凭借 80Wh 的电池,在 25W 模式下玩这类游戏,续航时间可以达到 1.5 – 2 小时左右,甚至更长。虽然这依然算不上超长续航,但相比前代几乎翻倍的表现,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游戏自由度。你可以在短途通勤、咖啡馆小憩等场景下,更从容地享受大型游戏。

2. 电竞游戏:高刷新率的优势

得益于 120Hz 的高刷新率屏幕,ROG Ally X 在运行一些对性能要求不是那么极致的电竞游戏时,能够提供丝滑流畅的体验。

  • 无畏契约 (Valorant) / 守望先锋 2 / CS2: 在 1080P 低到中等画质下,这些游戏很容易就能跑满 120 FPS,或者接近 120 FPS。高刷新率配合 FreeSync Premium,瞄准和移动都异常顺畅,响应迅速。对于喜欢在掌机上进行竞技对抗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玩这类游戏时,可以适当降低 TDP 到 15W 或 20W,依然能获得不错的帧率,同时显著延长续航。

3. 独立游戏与模拟器:完美搭档

对于独立游戏和模拟器玩家来说,ROG Ally X 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

  • 哈迪斯 / 空洞骑士 / 奥日系列: 这些优化精良的独立游戏,在 ROG Ally X 上几乎可以轻松跑满 120 FPS,画面清晰流畅,操控精准。而且这些游戏通常对功耗要求不高,在 10W 或 15W 性能模式下就能完美运行,续航时间可以轻松达到 4-6 小时甚至更久。
  • 模拟器: Z1 Extreme 的强大 CPU 性能使其能够很好地运行许多模拟器,包括 PS2、PS3(部分)、Switch(部分)等。24GB 的大内存对于一些需要大量内存或显存的模拟器(如 Ryujinx、RPCS3)来说尤其有利,可以减少兼容性问题和性能瓶颈。当然,模拟器的性能表现受限于模拟器本身的优化程度以及游戏本身的特性,无法保证所有游戏都能完美运行,但 Ally X 绝对是目前掌机中模拟模拟器性能最强的设备之一。

散热与噪音: 在 25W Turbo 模式下运行大型游戏时,ROG Ally X 的发热量依然不小,主要集中在屏幕上方区域。风扇声音也比较明显,建议佩戴耳机。不过,相比前代,新的散热设计在长时间高负载下似乎能更好地维持性能,避免过早降频。在低 TDP 模式下,设备温度和风扇噪音都非常舒适。

六、 续航表现:脱胎换骨的改变

如前所述,80Wh 的电池是 ROG Ally X 最大的卖点。实际续航表现令人惊喜:

  • 高负载 AAA 游戏 (25W Turbo): 《赛博朋克 2077》、《星空》这类游戏,续航大约在 1.5 – 2 小时。
  • 中负载游戏 (15W Performance): 《地平线:西之绝境》、《艾尔登法环》等,适当降低设置,续航大约在 2.5 – 4 小时。
  • 轻负载独立游戏/模拟器 (10W Silent): 《哈迪斯》、《空洞骑士》等,续航轻松达到 4 – 6 小时,甚至更长。
  • 视频播放: 亮度适中,大约可以观看 8-10 小时的视频。

相比前代 Ally 在高负载下不足1.5小时的续航,ROG Ally X 的续航能力几乎翻倍,这是实打实的提升。虽然离“玩一天不充电”还有距离,但已经足够支撑一次中短途旅程或一个下午的休闲时光,显著提升了掌机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充电速度方面,Ally X 配备了 65W 的 PD 充电器,从0%充到100%大约需要 1.5 – 2 小时。

七、 其他细节与连接性

  • 扬声器: 依然是前置双扬声器,音量和音质都不错,有不错的立体声效果。玩一些不需要高度沉浸感的游戏时,不戴耳机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
  • 连接性: 支持 Wi-Fi 6E,提供了更快的无线网络速度和更低的延迟。蓝牙版本升级到 5.2,连接外设更加稳定。新增的 USB4 接口极大地增强了扩展性,无论是外接显卡、高速硬盘还是多屏显示器,都更加方便。
  • 指纹识别电源键: 集成在电源键上的指纹识别功能依然方便快捷,解锁设备无需输入密码。
  • SD卡槽: 位置有所调整,希望解决了前代卡槽读写速度慢或不稳定的问题。但对于重要数据,依然建议优先使用内置 SSD 或外接硬盘。

八、 对比与选择:Ally X vs Ally vs 竞争对手

  • ROG Ally X vs ROG Ally: Ally X 在电池、内存、存储接口、人体工程学和十字键上进行了关键升级。如果你是首次购买,并且预算充足,Ally X 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它的改进解决了前代的主要痛点,提供了更全面的体验。如果你已经拥有前代 Ally,是否值得升级取决于你对续航、内存和存储的需求有多强烈。如果前代 Ally 的续航和内存限制经常困扰你,Ally X 会带来显著改善。
  • ROG Ally X vs Steam Deck: 这是两个不同生态系统的产品。Ally X 拥有更强的性能(Z1 Extreme vs Steam Deck 的 APU)、更好的屏幕(120Hz 1080P vs 60Hz 800P)以及 Windows 的开放性。Steam Deck 则有更成熟的 SteamOS 系统,对 Steam 游戏有更好的优化和兼容性支持(通过 Proton),更长的部分游戏续航(低功耗游戏),以及更具性价比的价格。选择哪个取决于你的游戏库、对操作系统和硬件的需求以及预算。Ally X 更适合追求性能、高刷屏以及需要 Windows 兼容性的玩家。
  • ROG Ally X vs Legion Go: Legion Go 拥有更大的屏幕(8.8英寸 144Hz 2560×1600)、可拆卸手柄和支架。Ally X 屏幕更小巧(7英寸 120Hz 1080P)、一体式设计更紧凑,并且在续航、内存容量和十字键手感上有优势。性能上两者相近(都可选 Z1 Extreme)。选择哪个取决于你对屏幕尺寸、便携性、手柄形式以及续航的需求。

九、 总结:一次成功的迭代升级

ROG Ally X 并非一次革命性的更新,而是一次有针对性、非常成功的迭代升级。它没有改变 ROG Ally 的核心体验——强大的性能和优秀的屏幕,而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针对玩家最关心的几个痛点进行了关键性改进。

更大的 80Wh 电池极大地缓解了续航焦虑,让掌机游戏不再是电量争夺战。翻倍的 24GB 内存和更通用的 M.2 2280 存储接口,提升了系统的流畅度、游戏的稳定性以及存储扩展的便利性。人体工程学的微调和改进的十字键,让操控更加舒适和精确。新增的 USB4 接口则提升了设备的扩展性。

ROG Ally X 依然存在一些 Windows 掌机的通病,比如 Windows 系统本身不够完美适配触控、高负载下的噪音等。但 Armoury Crate SE 的优化正在让体验变得越来越好。

对于追求高性能掌机体验、希望能在掌上畅玩各种 PC 游戏、并且对续航和内存有较高要求的玩家来说,ROG Ally X 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选择之一。它继承了 ROG Ally 的优点,并补足了前代的大部分短板,提供了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令人满意的掌上游戏解决方案。

优点:

  • 80Wh 超大电池,续航表现显著提升
  • 24GB LPDDR5X 内存,系统更流畅,游戏更稳定
  • 支持标准 M.2 2280 SSD,存储扩展方便且成本低
  • 优秀的 120Hz FreeSync 触控屏
  • 强大的 AMD Z1 Extreme 处理器
  • 改进的十字键和人体工程学设计,手感更佳
  • 新增 USB4 接口,扩展性增强
  • 保留了前代优秀的扬声器和 Wi-Fi 6E
  • 全黑外观更具质感

缺点:

  • 整机重量略有增加
  • Windows 系统依然需要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成本
  • 高负载下风扇噪音依然明显
  • 价格相对较高

最终结论:

ROG Ally X 是一款在正确方向上迈出重要一步的产品。它倾听了用户的声音,解决了前代最突出的问题,让 ROG Ally 系列变得更加成熟和强大。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能够在掌上运行各种 PC 游戏、拥有出色屏幕和足够续航、并且提供了良好操控体验的设备,ROG Ally X 绝对值得你认真考虑。它不仅是现有 ROG Ally 用户的理想升级之选,也是新晋掌机玩家一步到位的优质选择。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