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Ally X 详细介绍 – wiki基地


华硕ROG Ally X 详细介绍:一次针对玩家痛点的全面进化

自从首款ROG Ally掌机问世以来,它以其强大的性能、出色的屏幕和Windows系统的开放性,迅速在手持PC游戏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初代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缺,玩家们在续航、存储扩展和接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时隔一年,华硕ROG团队带来了Ally的升级之作——ROG Ally X。这款被冠以“X”后缀的新品并非性能的颠覆者,而是一次基于用户反馈、针对核心体验进行深度优化的“诚意之作”。它保留了Ally强大的“芯”,但在续航、内存、存储、人体工程学和接口等方面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进,旨在提供更加完善、持久和便捷的掌上PC游戏体验。

本文将对ROG Ally X进行详细介绍,深入解析其各项升级,看看这款新世代的ROG掌机究竟有何不同,以及它如何回应了玩家的期待。

核心升级亮点一览:不只是简单的迭代

在深入细节之前,先来看看ROG Ally X最重要的改进点:

  1. 电池容量翻倍: 从40瓦时提升至惊人的80瓦时,续航能力获得史诗级增强。
  2. 内存升级: 从16GB LPDDR5升级至24GB LPDDR5X,频率更高,容量更大,为游戏和多任务处理提供更充裕的空间。
  3. 存储接口优化: 从短小的M.2 2230接口更换为更普及、更易于升级的M.2 2280接口。
  4. 人体工程学与外观调整: 机身颜色变为更耐看的黑色,手柄形状和握持感得到优化,按键和摇杆细节有所改进。
  5. 接口更新: 移除XG Mobile接口,新增一个支持USB4的全功能USB-C接口,另一个USB-C接口也升级为USB 3.2 Gen 2规格。
  6. 散热系统改良: 采用更大、更高效的新型风扇,优化风道设计,提升散热效率和静音表现。
  7. 软件体验微调: Armory Crate SE软件可能带来一些基于新硬件的优化和界面改进。

可以看出,ROG Ally X的升级方向非常明确,几乎全部集中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解决前代产品的“痛点”上。它不是性能的简单堆砌,而是对整个产品形态和功能的精心打磨。

巨幅提升的续航能力:告别电量焦虑

初代ROG Ally最常被玩家诟病的一点便是续航。在运行大型3A游戏的高性能模式下,其40瓦时的电池往往只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为“掌机”的便携性和自由度。ROG Ally X在这方面进行了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改进。

ROG Ally X将内置电池容量直接翻倍,达到了惊人的80瓦时。这一改动在当前主流的手持PC中也属于领先水平。虽然电池容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机身重量的微量增加(官方数据增加约70克,从608克到678克),但这对于换来了接近两倍的续航时间来说,无疑是绝大多数玩家乐于接受的权衡。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游戏负载和设置下,ROG Ally X能够提供远超前代的游玩时长。即使是运行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游戏,玩家也能获得显著更长的离线游戏时间,极大地缓解了“电量焦虑”。在低功耗模式下运行独立游戏或进行影音娱乐时,续航表现更是能达到数小时,使其作为一款全能型掌上娱乐设备的实用性大幅提升。续航的提升是ROG Ally X最核心、最有感的升级,也是其作为“X”版本的最大价值所在。

内存与存储的重塑:更流畅、更易扩展

ROG Ally X在内存和存储方面也带来了重要的改进。

首先是内存。内存容量从前代的16GB LPDDR5升级到24GB LPDDR5X,频率也有所提升(例如从6400MHz提升到7500MHz)。对于集成显卡的PC平台来说,内存不仅仅是系统运行和多任务处理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划分一部分作为显存(VRAM)。初代Ally的16GB内存在系统占用和需要分配VRAM后,留给游戏和程序的可用内存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在高分辨率或高纹理设置下。24GB的大容量内存意味着系统可以更灵活地分配VRAM,例如从默认的4GB、6GB提升到8GB或更多,这有助于提升游戏的最低帧数和帧率稳定性,减少卡顿现象。同时,更大的内存也让玩家可以在游戏运行时更顺畅地切换到其他应用程序,提升了作为Windows掌机的使用体验。LPDDR5X更高频率则带来了理论上的带宽提升,对核显性能有积极作用。

其次是存储接口。初代Ally使用了紧凑但非主流的M.2 2230接口,这使得用户自行升级SSD时可选的型号和容量相对有限,价格也偏高。ROG Ally X听取了玩家的反馈,将内置SSD接口更换为市面上更普遍、兼容性更强、价格更实惠的M.2 2280接口。这意味着玩家可以轻松购买并安装更高容量(例如2TB、4TB甚至更大)的标准NVMe SSD,彻底解决游戏库日益膨胀带来的存储压力。这一改动极大地降低了存储升级的门槛和成本,为玩家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尽管机身内部结构为此需要进行一定调整,但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改变。

优化人体工程学与外观设计:更舒适的握持

除了内部硬件,ROG Ally X也在外观和人体工程学上进行了一些细致的优化。

最直观的变化是机身颜色。ROG Ally X采用了全新的黑色外观,相较于前代的白色,黑色更显沉稳耐脏,也更符合一些玩家的审美偏好。

在握持感方面,ROG团队根据用户反馈对机身的手柄部分进行了微调。虽然整体轮廓变化不大,但在曲线和材质细节上可能进行了优化,使得长时间握持更加舒适,不易疲劳。背面的握把纹理也可能有所改进,提供更好的防滑效果。

按键布局和手感也可能得到了调整。例如,背部的宏按键(M1/M2)可能位置有所调整,以减少误触,同时手感和反馈也可能有所提升。摇杆和方向键的品质和耐用性也可能有所增强,例如采用了更耐磨的材质或优化了结构,以应对长时间高强度的游戏操作。尽管这些改动看似细微,但对于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玩家来说,累积起来能带来显著的舒适度提升。

更高效的散热系统:冷静应对挑战

为了应对增加的电池容量和保持良好的性能释放,ROG Ally X的散热系统也进行了升级。

ROG Ally X采用了更大尺寸的新型风扇,扇叶设计可能更密集或更薄,以增加风量和风压。同时,内部风道设计也可能进行了优化,例如增加了散热鳍片的面积或改进了热管布局,确保热量能更有效地从APU(AMD Ryzen Z1 Extreme)传导并排出机身。

散热系统的改进带来了多重好处:

  1. 更好的性能持续性: 强大的散热能够保证APU在高负载下更长时间地维持其高性能状态,减少因过热导致的降频(Throttling),从而提供更稳定、更流畅的游戏帧率。
  2. 更低表面温度: 改进的散热能够更有效地将热量排出机外,使得机身表面温度,特别是玩家手部接触区域的温度维持在更舒适的范围。
  3. 更低的噪音: 通过提升风扇效率和优化风道,ROG Ally X有望在提供同等或更优散热效果的同时,降低风扇转速,从而降低噪音水平,提供更安静的游戏环境。

新的散热系统是支持更长续航和稳定性能的关键,它确保了ROG Ally X在长时间游戏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用户体验。

接口与连接性的增强:面向未来的布局

ROG Ally X在接口配置上也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展现了对未来连接趋势的思考。

最显著的变化是取消了初代Ally用于连接XG Mobile外置显卡接口。虽然XG Mobile提供了强大的图形性能扩展能力,但其专属接口的成本和通用性一直是玩家讨论的焦点。ROG Ally X转而拥抱了更开放和通用的标准。

取而代之的是,ROG Ally X配备了两个USB-C接口。其中一个升级为支持USB4标准的全功能接口。USB4标准基于Thunderbolt 3/4技术,具备高达40Gbps的带宽,并支持DP Alt Mode(DisplayPort Alternate Mode)和Power Delivery。这意味着玩家可以通过这个USB4接口连接各种高性能外设,包括通用的Thunderbolt或USB4接口的外置显卡坞(eGPU)、高速SSD、多功能扩展坞等,极大地扩展了Ally X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另一个USB-C接口则升级为USB 3.2 Gen 2规格,提供10Gbps带宽,同样支持DP Alt Mode和Power Delivery。两个USB-C接口的配置使得Ally X在连接外部设备时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同时连接电源和外部显示器或硬盘。

此外,Ally X可能也保留了MicroSD卡槽(位置可能有所调整),方便玩家进行额外的存储扩展,尽管M.2 2280接口已经大幅缓解了存储压力。Wi-Fi和蓝牙等无线连接标准也可能升级到最新的Wi-Fi 6E或更高规格,提供更快、更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

屏幕与音频:保持优势,延续体验

ROG Ally X在屏幕和音频方面很可能延续了初代Ally的优秀配置,毕竟这两点在前代产品上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

屏幕方面,预计ROG Ally X将继续采用那块备受好评的7英寸IPS触摸屏,具备1920×1080 FHD分辨率,支持120Hz高刷新率和AMD FreeSync Premium可变刷新率技术。这块屏幕拥有出色的色彩表现、亮度和可视角度,高刷新率带来了流畅的动态画面,而VRR技术则有效解决了画面撕裂问题,提供了流畅顺滑的游戏视觉体验。触控功能则方便了Windows桌面操作。

音频方面,内置的双前置扬声器预计将继续提供洪亮清晰、富有立体感的音效,为掌机游戏提供良好的听觉沉浸感。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和智能放大器等技术也可能保留,进一步提升音质表现。

性能核心:熟悉的强大Ryzen Z1 Extreme

ROG Ally X的核心处理器仍然是基于Zen 4和RDNA 3架构的AMD Ryzen Z1 Extreme。这款APU在前代产品上已经证明了其在功耗和性能之间的良好平衡,能够在掌机尺寸下运行大部分现代PC游戏。

ROG Ally X并没有在处理器本身进行升级,这表明“X”版本的重点在于完善平台体验而非大幅提升原生图形性能。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内存频率的提升、容量的增加(更多VRAM可用)以及散热系统的改进,都有助于更好地释放和维持Ryzen Z1 Extreme的性能潜力。在某些对内存带宽或VRAM容量敏感的游戏中,或者在需要长时间高负载运行的场景下,ROG Ally X有望展现出比初代Ally更稳定或略优的实际游戏表现。

软件体验:Armory Crate SE 的演进

作为ROG生态系统的一部分,ROG Ally X继续搭载基于Windows 11操作系统的Armory Crate SE软件。这个软件是掌机模式下的重要交互界面,用于管理游戏库、调整性能模式、定制按键映射、控制屏幕和音频设置等。

随着硬件的升级,Armory Crate SE在ROG Ally X上也可能迎来一些功能上的优化和界面调整,以更好地支持新的硬件特性,例如更精细的电源管理选项、内存分配设置等。华硕也可能在软件层面继续优化玩家的使用流程,使其在掌机形态下操作Windows更加便捷。持续的软件更新和优化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

目标用户群体与定位:为谁而来?

ROG Ally X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它是为那些认可初代ROG Ally的核心理念(强大的性能、开放的Windows平台、出色的屏幕),但对续航、存储扩展和接口通用性有所不满意的玩家而生。

  • 对于初次购买手持PC的玩家: ROG Ally X提供了一个更加成熟、功能更全面的入门选择。它解决了前代最突出的续航短板,提供了更便捷的存储升级途径,并且通过USB4接口增强了扩展性,使其作为一台完整的掌上PC更加实用。
  • 对于初代ROG Ally用户: ROG Ally X是否值得升级取决于玩家最看重哪些方面。如果续航、内存和存储扩展是最大的痛点,那么Ally X带来的巨大改进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如果对现有Ally的续航尚可接受,且不急于升级内存或存储,或者更依赖XG Mobile接口,那么升级的必要性可能需要仔细权衡。

ROG Ally X并非要取代初代Ally,而是提供了一个升级和完善的选择。它巩固了ROG Ally系列在手持PC市场的地位,通过解决前代的用户痛点,有望吸引更多对续航和扩展性有高要求的玩家。

总结:一次针对核心体验的深度打磨

华硕ROG Ally X并非一次革命性的产品,而是一次基于大量用户反馈、针对核心使用体验进行的深度优化和打磨。它保留了Ryzen Z1 Extreme强大的性能基石和那块令人惊艳的120Hz VRR屏幕,但在电池、内存、存储、散热、接口和人体工程学等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显著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改进。

80瓦时的大电池彻底改变了其作为掌机的可用性,大幅缓解了续航焦虑;24GB的内存和M.2 2280接口让游戏运行更流畅、存储升级更便捷;改良的散热系统确保了性能的稳定释放和更舒适的机身温度;而USB4接口的引入则极大地增强了设备的通用性和未来扩展性。

ROG Ally X可能并非完美无瑕(例如重量略有增加),但它无疑是ROG Ally系列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一台更加完善、续航更持久、使用更灵活、扩展性更强的掌上PC游戏设备。对于那些追求极致便携PC游戏体验、并且对续航和存储扩展有高要求的玩家来说,ROG Ally X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它代表了当前手持PC游戏领域在平衡性能与实用性方面的最新探索和重要成果。它不是 Ally 2,但它是 Ally 的 X 版本,是经验的结晶,是玩家反馈的体现。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