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Python运算符:轻松理解编程逻辑 – wiki基地


零基础学Python运算符:轻松理解编程逻辑的基石

亲爱的编程初学者们,

欢迎踏入奇妙的Python编程世界!当你第一次接触编程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抽象和陌生,但请相信,Python以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是您开启编程之旅的绝佳选择。在编程的浩瀚知识体系中,运算符(Operators)是其中最基础、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小零件”。它们就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动词,用来对数据(名词)执行各种操作,从而实现复杂的计算、判断和逻辑控制。

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探索Python的各种运算符,从零开始,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丰富的代码示例和生活化的类比,帮助您轻松理解它们背后的编程逻辑。掌握了运算符,你就掌握了与计算机“对话”的基本语法,迈出了理解和创造程序的第一大步!

第一章:初识运算符——编程世界的“动词”

在Python中,运算符是用于执行操作的特殊符号或关键字。它们作用于一个或多个“操作数”(Operands),并产生一个结果。

什么是操作数?
操作数是运算符所操作的数据。例如,在表达式 5 + 3 中,+ 是运算符,而 53 则是操作数。

为什么运算符如此重要?
想象一下,如果你想计算两个数字的和,比较两个值的大小,或者根据某些条件决定程序的走向,所有这些任务都离不开运算符。它们是构建任何程序逻辑的基石,没有它们,程序将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计算或决策。

Python提供了多种类型的运算符,每种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我们将逐一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第二章:算术运算符——编程世界的“计算器”

算术运算符是进行数学计算的符号,它们在编程中扮演着计算器的角色。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结果
+ 加法 两个操作数相加 5 + 3 8
- 减法 右操作数从左操作数中减去 5 - 3 2
* 乘法 两个操作数相乘 5 * 3 15
/ 除法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结果始终为浮点数) 5 / 3 1.666...
// 整除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并向下取整(结果为整数) 5 // 3 1
% 取模(取余) 左操作数除以右操作数,返回余数 5 % 3 2
** 左操作数的右操作数次幂 5 ** 3 125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定义两个变量作为操作数

a = 10
b = 3

print(f”a = {a}, b = {b}\n”)

1. 加法 (+)

作用:求和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13

类比:你有10个苹果,又买了3个,一共多少个?

2. 减法 (-)

作用:求差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7

类比:你有10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多少个?

3. 乘法 (*)

作用:求积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30

类比:每袋有10个苹果,买了3袋,一共多少个?

4. 除法 (/)

作用:求商,结果为浮点数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3.3333333333333335

思考:即使是 4 / 2 这样的整数除法,结果也是 2.0(浮点数)。

这是Python 3的一个重要特性,与Python 2有所不同,目的是为了更精确地表示除法结果。

5. 整除 (//)

作用:求商的整数部分(向下取整)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3
print(f”7 // 2 = {7 // 2}”) # 3
print(f”-7 // 2 = {-7 // 2}”) # -4 (注意:向下取整,-3.5向下取整是-4)

类比:你有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能装满多少袋?(3袋)

了解向下取整:它总是取小于或等于结果的最大整数。比如3.5向下取整是3,-3.5向下取整是-4。

6. 取模 (%)

作用:求余数,常用于判断奇偶、循环周期等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1

类比:你有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装完后还剩下多少个?(1个)

应用场景:

判断奇偶数:num % 2 == 0 表示 num 是偶数。

周期性操作:i % N 可以让 i0N-1 之间循环。

7. 幂 (**)

作用:求幂次

print(f”a ** b = {a ** b}”) # 10 ** 3 = 1000 (10的3次方)

类比:某个数字连续乘以自己多少次。

print(f”2 ** 4 = {2 ** 4}”) # 2 * 2 * 2 * 2 = 16
“`

小结: 算术运算符是进行数值操作的基础,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是进行任何计算的前提。特别是 ///%,它们在处理整数和浮点数时有着不同的行为,需要特别注意。

第三章:比较运算符——编程世界的“判断官”

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值,并返回一个布尔值(TrueFalse)。它们是程序做出决策的关键。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结果
== 等于 检查两个值是否相等 a == b False
!= 不等于 检查两个值是否不相等 a != b True
> 大于 检查左操作数是否大于右操作数 a > b True
< 小于 检查左操作数是否小于右操作数 a < b False
>= 大于或等于 检查左操作数是否大于或等于右操作数 a >= b True
<= 小于或等于 检查左操作数是否小于或等于右操作数 a <= b False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x = 10
y = 12
z = 10

print(f”\nx = {x}, y = {y}, z = {z}\n”)

1. 等于 (==)

作用: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注意:是两个等号,不是一个等号!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False
print(f”x == z: {x == z}”) # 10 == 10 是 True

类比:你的年龄和我的年龄是否一样?

陷阱:= 是赋值运算符,== 是比较运算符。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是将 == 写成 =

比如 if (x = 10): 是错误的语法(在Python中)。

2. 不等于 (!=)

作用:判断两个值是否不相等。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True
print(f”x != z: {x != z}”) # 10 != 10 是 False

类比:你的年龄和我的年龄是否不一样?

3. 大于 (>)

作用:判断左边的值是否严格大于右边的值。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False
print(f”y > x: {y > x}”) # 12 > 10 是 True

4. 小于 (<)

作用:判断左边的值是否严格小于右边的值。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True
print(f”y < x: {y < x}”) # 12 < 10 是 False

5. 大于或等于 (>=)

作用:判断左边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边的值。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False
print(f”x >= z: {x >= z}”) # 10 >= 10 是 True

6. 小于或等于 (<=)

作用:判断左边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边的值。

print(f”x <= y: {x <= y}”) # 10 <= 12 是 True
print(f”x <= z: {x <= z}”) # 10 <= 10 是 True

比较运算符可以用于数字、字符串(按字典序)、列表、元组等序列类型(逐个元素比较)

print(f”‘apple’ == ‘banana’: {‘apple’ == ‘banana’}”) # False
print(f”‘apple’ < ‘banana’: {‘apple’ < ‘banana’}”) # True (a在b之前)
print(f”[1, 2] < [1, 3]: {[1, 2] < [1, 3]}”) # True (第一个元素相等,第二个元素2<3)
“`

小结: 比较运算符是构建条件语句(如 if 语句)的基础,它们让程序能够根据数据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响应,是程序“智能”化的第一步。

第四章:赋值运算符——编程世界的“贴标签”

赋值运算符用于将值赋给变量。最常见的是 =,但Python还提供了一系列复合赋值运算符,它们是算术运算符和赋值运算符的结合,可以简化代码。

运算符 示例 等价于 描述
= a = 10 将右侧的值赋给左侧的变量
+= a += 5 a = a + 5 加法赋值
-= a -= 5 a = a - 5 减法赋值
*= a *= 5 a = a * 5 乘法赋值
/= a /= 5 a = a / 5 除法赋值
//= a //= 5 a = a // 5 整除赋值
%= a %= 5 a = a % 5 取模赋值
**= a **= 5 a = a ** 5 幂赋值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num = 10
print(f”\n初始值 num = {num}\n”)

1. 普通赋值 (=)

作用:将右边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

类比:给一个盒子贴上标签,标签名就是变量名,盒子里装的就是值。

num = 10 已经执行过了

2. 加法赋值 (+=)

num = num + 5 的简写

num += 5
print(f”num += 5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15

类比:在盒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入5个。

3. 减法赋值 (-=)

num = num – 3 的简写

num -= 3
print(f”num -= 3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12

4. 乘法赋值 (*=)

num = num * 2 的简写

num = 2
print(f”num
= 2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24

5. 除法赋值 (/=)

num = num / 4 的简写 (注意:结果会变成浮点数)

num /= 4
print(f”num /= 4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6.0

6. 整除赋值 (//=)

num = num // 2 的简写

num //= 2
print(f”num //= 2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3.0 (因为之前是浮点数,结果依然是浮点数)

如果初始是整数,结果仍是整数:

int_num = 10
int_num //= 3
print(f”int_num //= 3 后的 int_num = {int_num}”) # 3

7. 取模赋值 (%=)

num = num % 2 的简写

num %= 2
print(f”num %= 2 后的 num = {num}”) # num 变为 1.0 (3.0 % 2 = 1.0)

8. 幂赋值 (**=)

base = 2
power = 3
base = power # base = base ** power => base = 2 ** 3 = 8
print(f”base
= power 后的 base = {base}”) # 8

链式赋值

x = y = z = 100
print(f”x={x}, y={y}, z={z}”)

多重赋值

a, b, c = 1, 2, “hello”
print(f”a={a}, b={b}, c={c}”)
“`

小结: 赋值运算符是变量管理的核心,复合赋值运算符不仅能减少代码量,还能提高代码的可读性(一眼就能看出变量被更新了什么操作)。

第五章:逻辑运算符——编程世界的“决策者”

逻辑运算符用于组合或修改布尔表达式(True/False)。它们是程序进行复杂条件判断的关键。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结果
and 逻辑与 如果两个操作数都为 True,则结果为 True (x > 5) and (y < 10) False
or 逻辑或 如果至少有一个操作数为 True,则结果为 True (x > 5) or (y < 10) True
not 逻辑非 反转操作数的布尔值 not (x > 5) True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age = 25
has_license = True
is_student = False

print(f”\nage = {age}, has_license = {has_license}, is_student = {is_student}\n”)

1. 逻辑与 (and)

作用:当所有条件都为真时,结果才为真。有一个条件为假,则结果为假。

场景:一个人可以开车,必须满足“年龄大于18” 并且 “有驾照”。

can_drive = (age >= 18) and has_license
print(f”能开车吗? (age >= 18) and has_license: {can_drive}”) # True and True -> True

类比:你想去电影院,必须“有票” AND “带身份证” 才能进去。

2. 逻辑或 (or)

作用:当至少一个条件为真时,结果就为真。所有条件都为假,结果才为假。

场景:参加学生优惠活动,必须满足“是学生” 或者 “年龄小于20”。

can_get_discount = is_student or (age < 20)
print(f”能享受学生优惠吗? is_student or (age < 20): {can_get_discount}”) # False or False -> False

类比:你想喝水,可以喝“矿泉水” OR “果汁” 任意一种。

3. 逻辑非 (not)

作用:反转布尔值。True 变为 False,False 变为 True。

场景:判断一个人是否未成年。

is_not_adult = not (age >= 18)
print(f”是否未成年? not (age >= 18): {is_not_adult}”) # not True -> False
print(f”是否未在校? not is_student: {not is_student}”) # not False -> True

类比:这个任务“没完成” (not done)。

逻辑运算符的短路评估 (Short-circuit Evaluation)

and 运算符:如果第一个操作数为 False,那么整个表达式的结果就已经是 False,Python就不会再评估第二个操作数。

or 运算符:如果第一个操作数为 True,那么整个表达式的结果就已经是 True,Python就不会再评估第二个操作数。

这是一个重要的优化特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计算,有时还能防止错误。

示例:

def check_true():
print(“check_true 被调用”)
return True

def check_false():
print(“check_false 被调用”)
return False

print(“\n— 短路评估示例 —“)
print(“False and check_true():”, False and check_true()) # check_true 不会被调用
print(“True or check_false():”, True or check_false()) # check_false 不会被调用
print(“True and check_true():”, True and check_true()) # check_true 会被调用
print(“False or check_false():”, False or check_false()) # check_false 会被调用
“`

小结: 逻辑运算符是程序进行复杂决策的强大工具。它们使得我们能够组合多个条件,从而构建出更智能、更灵活的程序逻辑。理解短路评估对于编写高效且健壮的代码至关重要。

第六章:位运算符——编程世界的“二进制魔术师”(初学者略读)

位运算符直接操作整数的二进制位。对于零基础的初学者来说,这些运算符可能在日常编程中不常用到,但它们在低级编程、数据压缩、加密以及某些性能优化场景下非常有用。您可以先有个概念,等未来深入学习时再细致研究。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 位与 按位进行与操作 a & b
| 位或 按位进行或操作 a | b
^ 位异或 按位进行异或操作 a ^ b
~ 位取反 按位进行取反操作 ~a
<< 左移 将二进制位向左移动 a << 2
>> 右移 将二进制位向右移动 a >> 2

简要示例 (了解即可):

“`python

例如:

假设 a = 5 (二进制 0101)

b = 3 (二进制 0011)

a = 5
b = 3

print(f”\na = {a} (0101), b = {b} (0011)\n”)

位与 (&): 两位都为1时才为1,否则为0

0101 (a)

& 0011 (b)

——–

0001 (结果是1)

print(f”a & b = {a & b}”) # 1

左移 (<<): 将a的二进制位向左移动b位,相当于乘以 2 的 b 次方

0101 << 2 => 010100 (十进制20)

print(f”a << 2 = {a << 2}”) # 20
“`

小结: 位运算符是更底层的操作,理解它们需要对二进制数有一定的认识。在初学阶段,可以暂时跳过,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深入探索。

第七章:身份运算符——编程世界的“侦探”

身份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它们是否是同一个对象。这与比较运算符 == 不同,== 比较的是对象的值是否相等,而身份运算符 is 比较的是对象在内存中的“身份”。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结果
is 如果两个变量引用同一个对象,则结果为 True x is y False
is not 不是 如果两个变量引用不是同一个对象,则结果为 True x is not y True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list1 = [1, 2, 3]
list2 = [1, 2, 3]
list3 = list1 # list3 引用了 list1 同一个对象

print(f”\nlist1 = {list1}, list2 = {list2}, list3 = {list3}\n”)

1. is

作用: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指向内存中的同一个对象。

print(f”list1 == list2: {list1 == list2}”) # True (值相等)
print(f”list1 is list2: {list1 is list2}”) # False (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列表对象,虽然内容一样)
print(f”list1 is list3: {list1 is list3}”) # True (list3 指向了 list1 所在的内存地址)

类比:你有两本书,内容一模一样,但它们是两本不同的书 (== True, is False)。

你有一本书,然后你又给这本书起了另一个名字,但它还是同一本书 (== True, is True)。

2. is not

作用:判断两个变量是否不指向内存中的同一个对象。

print(f”list1 is not list2: {list1 is not list2}”) # True
print(f”list1 is not list3: {list1 is not list3}”) # False

思考题:为什么 a = 1; b = 1; a is b 结果是 True

Python对小整数(-5到256)和某些短字符串进行了“interning”优化,

它们在内存中只存在一份,因此引用相同。但对于大整数、浮点数或复杂对象,则通常不是同一个。

x = 1
y = 1
print(f”\nx = {x}, y = {y}, x is y: {x is y}”) # True

a_str = “hello”
b_str = “hello”
c_str = “hello world”
d_str = “hello world”
print(f”a_str is b_str: {a_str is b_str}”) # True
print(f”c_str is d_str: {c_str is d_str}”) # True (Python3.7+ 可能会对短字符串做这种优化)

但通常对于更复杂的字符串或通过表达式生成的字符串,is 可能会返回 False

e_float = 1.0
f_float = 1.0
print(f”e_float is f_float: {e_float is f_float}”) # False
“`

小结: 身份运算符 is 在判断变量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非常有用,尤其是在处理可变对象(如列表、字典)时,理解 is== 的区别能避免许多潜在的错误。

第八章:成员运算符——编程世界的“包含关系查询”

成员运算符用于判断一个值是否在序列(如字符串、列表、元组)或集合中。

运算符 名称 描述 示例 结果
in 在其中 如果序列中包含指定值,则结果为 True 'a' in 'apple' True
not in 不在其中 如果序列中不包含指定值,则结果为 True 'z' not in 'apple' True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my_list = [10, 20, 30, 40, 50]
my_string = “Hello Python”
my_dict = {“name”: “Alice”, “age”: 30}

print(f”\nmy_list = {my_list}, my_string = ‘{my_string}’, my_dict = {my_dict}\n”)

1. in

作用:检查一个值是否存在于序列(字符串、列表、元组)或集合的元素中。

对于字典,它检查键是否存在。

在列表中

print(f”20 in my_list: {20 in my_list}”) # True
print(f”60 in my_list: {60 in my_list}”) # False

类比:数字20是否在我的购物清单里?

在字符串中

print(f”‘Python’ in my_string: {‘Python’ in my_string}”) # True
print(f”‘Java’ in my_string: {‘Java’ in my_string}”) # False

注意:区分大小写

print(f”‘python’ in my_string: {‘python’ in my_string}”) # False

类比:子字符串“Python”是否在句子“Hello Python”中?

在字典中 (检查的是键)

print(f”‘name’ in my_dict: {‘name’ in my_dict}”) # True
print(f”‘age’ in my_dict: {‘age’ in my_dict}”) # True
print(f”‘city’ in my_dict: {‘city’ in my_dict}”) # False

检查字典的值:需要迭代或使用 .values()

print(f”30 in my_dict.values(): {30 in my_dict.values()}”) # True

2. not in

作用:检查一个值是否不存在于序列或集合中。

print(f”60 not in my_list: {60 not in my_list}”) # True
print(f”‘Java’ not in my_string: {‘Java’ not in my_string}”) # True
“`

小结: 成员运算符极大地简化了检查元素是否存在于集合中的代码,是数据处理和验证的常用工具。

第九章:条件表达式(三元运算符)——编程世界的“快速选择”

Python的条件表达式(也被称为三元运算符)提供了一种在一行代码中根据条件选择值的方式,是 if-else 语句的简洁版。

语法: value_if_true if condition else value_if_false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score = 85

使用 if-else 语句

grade = “”
if score >= 60:
grade = “及格”
else:
grade = “不及格”
print(f”\n你的成绩是 {score},评价是: {grade}”)

使用条件表达式 (三元运算符)

作用:根据条件 (condition) 的真假,选择返回 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grade_ternary = “及格” if score >= 60 else “不及格”
print(f”使用三元运算符评价: {grade_ternary}”)

类比:如果 (条件满足) 就 (做A),否则就 (做B)。

另一个示例:判断奇偶数

number = 7
parity = “偶数” if number % 2 == 0 else “奇数”
print(f”{number} 是 {parity}”)

number = 10
parity = “偶数” if number % 2 == 0 else “奇数”
print(f”{number} 是 {parity}”)

嵌套条件表达式 (不推荐过度使用,可读性会变差)

age = 15
status = “成年人” if age >= 18 else (“青少年” if age >= 13 else “儿童”)
print(f”{age} 岁的状态是: {status}”) # 15 岁是青少年
“`

小结: 条件表达式是编写简洁代码的利器,尤其适用于简单的条件赋值场景。但对于复杂的逻辑,仍推荐使用完整的 if-else 语句以保持代码的可读性。

第十章:运算符优先级与结合性——编程世界的“运算顺序”

就像数学中有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一样,Python中的运算符也有它们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这决定了在一个复杂表达式中,哪些操作会先执行。

优先级 (Precedence): 决定了不同类型的运算符的执行顺序。高优先级的运算符先执行。
例如:2 + 3 * 4 结果是 14,因为 * 的优先级高于 +

结合性 (Associativity): 决定了相同优先级的运算符的执行顺序。
例如:
* 左结合性(Left-to-right):a - b - c 等价于 (a - b) - c
* 右结合性(Right-to-left):a ** b ** c 等价于 a ** (b ** c)

常见的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不完全列表):

  1. ():圆括号(可以强制改变运算顺序)
  2. **:幂运算
  3. *, /, //, %:乘、除、整除、取模
  4. +, -:加、减
  5. <<, >>:位移
  6. &:位与
  7. ^:位异或
  8. |:位或
  9. ==, !=, >, <, >=, <=:比较运算符
  10. is, is not:身份运算符
  11. in, not in:成员运算符
  12. not:逻辑非
  13. and:逻辑与
  14. or:逻辑或
  15. =+= 等复合赋值运算符(最低,从右向左赋值)

详细解析与示例:

“`python
result = 10 + 5 * 2 # 5 * 2 先计算 (10),再加 10,结果 20
print(f”10 + 5 * 2 = {result}”) # 20

result = (10 + 5) * 2 # 使用括号改变优先级,10 + 5 先计算 (15),再乘以 2,结果 30
print(f”(10 + 5) * 2 = {result}”) # 30

result = 10 / 2 + 3 # 10 / 2 先计算 (5.0),再加 3,结果 8.0
print(f”10 / 2 + 3 = {result}”) # 8.0

result = 2 ** 3 ** 2 # 幂运算是右结合,所以 3 ** 2 先计算 (9),再 2 ** 9,结果 512
print(f”2 ** 3 ** 2 = {result}”) # 512

逻辑运算符的优先级

is_vip = True
balance = 100
is_eligible = balance > 50 and is_vip # (balance > 50) 和 is_vip 先进行比较,再进行 and 运算
print(f”余额大于50且是VIP:{is_eligible}”) # True

推荐:使用括号明确优先级,避免歧义,提高代码可读性

a = 10
b = 5
c = 2
complex_expression = (a + b) * c – (a / c)
print(f”(a + b) * c – (a / c) = {complex_expression}”)
“`

小结: 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你正确预测表达式的结果。当你对优先级不确定时,最保险的做法是使用圆括号 () 来明确指定运算顺序,这不仅能避免错误,还能显著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第十一章:总结与实践——让编程逻辑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恭喜你,已经全面学习了Python中各种重要的运算符!从简单的算术运算到复杂的逻辑判断和身份验证,运算符是Python编程语言的基石,也是你构建任何程序逻辑的“工具箱”。

核心要点回顾:

  • 算术运算符:实现数学计算。
  • 比较运算符:进行值与值之间的比较,返回 True/False
  • 赋值运算符:为变量赋值,复合赋值可简化代码。
  • 逻辑运算符:组合或反转布尔条件,实现复杂决策。
  • 身份运算符:判断变量是否指向同一个内存对象。
  • 成员运算符:检查值是否在序列或集合中。
  • 条件表达式:一行代码完成 if-else 的选择。
  • 优先级与结合性:决定运算顺序,不确定时多用括号。

如何让这些知识真正成为你的技能?

  1. 动手实践: 阅读代码和理解概念只是第一步。请务必自己动手敲代码,尝试各种运算符的组合。改变变量的值,观察结果的变化。
  2. 小项目练习: 尝试用所学的运算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
    • 计算圆的面积(用到 *, **
    • 判断一个年份是否是闰年(用到 %, and, or
    • 编写一个简单的用户登录验证(用到 ==, and
    • 在一个列表中查找某个元素(用到 in
    • 根据分数判断等级(用到 if-else 或条件表达式)
  3. 阅读他人代码: 在GitHub、Stack Overflow等社区,阅读优秀的Python代码,看看别人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运算符来解决问题的。
  4. 持续学习: 编程世界日新月异,不断学习和探索是成长的关键。

理解编程逻辑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你不断地思考、练习和犯错。每一次的调试,每一次的尝试,都在加深你对编程逻辑的理解。运算符是编程思维的载体,掌握了它们,你就拥有了驾驭数据、控制程序流程、构建智能应用的基础能力。

记住,编程是一场创造之旅,而运算符就是你手中的第一批神奇工具。祝您在Python的学习旅程中充满乐趣,收获满满!未来可期!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